近日,我院“空氣污染健康效應與干預”省創(chuàng)新型科研團隊在環(huán)境科學和生態(tài)學領域國際TOP期刊《Environmental Science & Technology》(中科院一區(qū),IF=9.028)發(fā)表封面文章《Associations of short-term exposure to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with neural damage biomarkers: A panel study of healthy retired adults》。該文章第一作者為宋杰副教授。這是該團隊環(huán)境流行病學研究方向連續(xù)三年在國際TOP期刊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》(2020年,IF=9.621,中科院一區(qū))和《Environmental Pollution》(2021年,IF=8.071,中科院二區(qū))發(fā)表研究成果。
PM2.5是大氣環(huán)境中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或等于2.5μm的細顆粒物。研究結果表明暴露PM2.5可引起多種有害健康效應,其中以心腦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較為常見,但PM2.5對神經系統影響的研究目前較少。本研究利用流行病學固定群組研究方法,發(fā)現急性暴露PM2.5對可引起退休人群外周血神經損傷標志物(BDNF、NfL及PGP9.5)濃度升高,且PM2.5中的化學成分(例如Cl-、Cu、Zn、Ni等)對該效應的貢獻較其質量濃度更為明顯。這些發(fā)現為闡明PM2.5的中樞神經系統毒性作用及其生物學機制提供了新的線索。
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(項目號81961128031;81573112)的支持。
全文鏈接: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34964348/
